端午节驱五毒指的是哪五毒 端午节驱五毒中的五毒具体指哪五种毒物

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人们会为此而庆祝。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节日与龙舟比赛和吃粽子有关,但是不知道的是,端午节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,那就是“驱五毒”。这个传统是什么呢?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有关“端午节驱五毒”传统的来历以及五毒是什么。

端午节驱五毒的来历

“驱五毒”的传统,是因为我国古代人们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瘟疫流行的季节,在这个季节,有许多毒虫(俗称五毒)蛇、蜈蚣、蟾蜍、蚯蚓、壁虎等动物都开始活跃起来,它们对人的危害非常大。因此,人们就有了一种“驱五毒”传统,加强自身的防范和保护来避免五毒的危害。

而“驱五毒”的起源归功于古代的屈原。据传说,屈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诗人,在秦朝时期,他见到国家内部的腐败,感到非常悲愤,因此写下了一些关于爱国和人民生活的诗篇。因为他的诗篇打动了很多人的心,因此受到了当时***的打压,最后在农历五月初五时不幸跳入了汨罗江而自尽。当地的百姓非常爱戴屈原,就在五月初五时下汨罗江去寻找屈原的尸体,同时也扔入了一些食物和草药,以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毒虫咬食。这就形成了后来的“驱毒除邪”习俗。

五毒是什么

那么五毒具体是指哪五种毒物呢?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:

蛇是一种两栖动物,生长在水边草木丛生的地方。在古代,人们常将蛇和神秘联系起来,认为它们有着超凡脱俗的力量。然而,蛇具有厉害的攻击性和剧毒,尤其是一些蛇类,如眼镜蛇、金环蛇、游蛇、竹叶青等,都是非常危险的动物。一旦受到蛇咬伤,人们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,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
蜈蚣

蜈蚣是比较常见的爬虫类动物,它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,如地下室、石堆、动物尸体下等。蜈蚣身上的一个个小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,第一对脚的肢节还很长,可以从它的身体上折叠到它的嘴巴处,用来捕食、打架或者避免被自己的猎物咬伤。蜈蚣的身上还有分泌出来的毒液,被咬伤以后,会出现疼痛和肿胀等症状,严重的还会危及身体健康。

蟾蜍

蟾蜍是一种两栖动物,在水边生活,它们大多数都是夜间活动的。蟾蜍的身上分布着许多毒腺,其中的毒液具有很强的毒性。如果人们不慎摸到蟾蜍,会出现疼痛和灼烧的感觉,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
蚯蚓

蚯蚓是一种常见的腹毛纲动物,生活在泥土、沙土、草地以及树林里。蚯蚓有许多毒素,但这些毒素对于人类并没有危害,有些还可以发挥一些医疗作用,比如抗菌等。但是,蚯蚓习惯于在雨后出没,如果不注意踩踏可能会滑倒,从而导致骨折、扭伤等伤害。

壁虎

壁虎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,它们体型比较小,非常活跃,生活在墙壁、石头等陡峭表面,通常在夜间活动。壁虎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一种被人们尊重的物种。不过,壁虎的唾液和身上的毒腺分泌出的液体,对于人类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和刺伤性的。所以,在进行驱除五毒的活动时,壁虎也必须被加以驱除。

驱除五毒的方式

根据传统,端午节期间,人们有多种方式来驱除五毒的侵扰。

挂菖蒲

传统上,人们会在端午节时挂一种叫做菖蒲的植物,因为菖蒲有着清热消炎、驱虫辟毒的功效。人们认为挂上菖蒲还可以驱除灾难、吉祥如意。

贴艾叶

在端午节期间,人们还会贴上一些艾叶。艾叶有着辟邪驱鬼、驱煞的作用,还可以清除蚊虫、消除日晒等其他众多功效,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。

饮雄黄酒

雄黄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毒素。不过,在古代人们认为,只有通过饮用雄黄酒才能真正清除体内五毒,驱除离婚。雄黄酒的制作方法是将雄黄和白酒混合,用来驱除身体的五毒,防止受伤。

吃包子

在一些地区,人们会在端午节时煮一些口味丰富的包子,将它们吊到房梁上。这种方式也是用来驱除五毒的一种方式。

结语

端午节驱五毒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。通过了解五毒的种类以及驱除五毒的方式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认识这一传统,也可以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和防护。希望这篇文章为大家提供了有关“端午节驱五毒”的透彻了解。

关键词: